close

最近常想去國家森林遊樂區走走,原因是國家級的森林遊樂區管理都不錯,環境清潔乾淨,步道又好走。這一次去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是我第一次來探訪,本來還很掙扎要不要去,不過猶豫了之下,還是去了~

太平山 1

↑看到這標誌,表示我們已經在大同鄉境內了~

太平山 15

太平山 2

↑冷清的土場,風華不再土場曾是出入太平山的前哨站,開車不用3分鐘,就會看到『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收費站~

太平山 4

↑這是重建的土場車站月台, 陳設有舊列車車廂及蒸汽火車頭~

太平山 5

↑「土場」是林業用語,指的是木材聚集地或是卸材場地,也是昔日太平山林場生產卸材的木材轉運場所。當年因為運送林場的木材下山,而興建的輕便鐵路,以「土場」為分界,分為山地線與平地線。原來火車站改成紀念站,提供遊客駐足在昔日運材路線上,勉懷今日留存的林業歷史~

太平山 5

↑山地線就是太平山森林鐵路~

太平山 6

平地線起站為土場,終點為羅東,所以稱為「羅東森林鐵路」,簡稱「羅東林鐵」。為方便沿線居民的交通需要, 當時羅東林鐵也兼營客運,沿途設置土場、濁水、牛鬥、清水、天送埤、叭哩沙、二萬五、 大洲、歪歪、竹林站,後來延接軌,全長36.8公里。伸至羅東站,與宜蘭線鐵道接軌,全長36.8公里。

太平山 7

↑蒸汽火車頭~ 

太平山 8

↑蒸汽火車加水站~

太平山 9

↑在一旁還有看到高高的水塔,則是昔日蒸氣火車加水用的。蒸氣火車藉由木材或是煤礦燃燒鍋爐的水產生水蒸氣而產生動力~

太平山 11

↑遙望林鐵棧橋~

太平山 10

↑一旁還有觀景台可以眺望景色~

太平山 12

太平山 13

↑土場車站是昔日太平山-羅東森林鐵路的第一站,建於1921年;1924年通車,1979年停止伐木,整個太平山羅東森林鐵路畫下句點。後來土場車站曾經變成太平山森林遊樂區的收費處,後恢復其原貌,並改成歷史展示館。

太平山 14

太平山 16

↑由土場車站抵達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收費站,購買入山門票大人NT$200元、停車費NT$100元~

太平山 17

↑從收費站開車到鳩之澤溫泉大約10~15分鐘,沿路可以看到山區不時冒出陣陣白煙,讓我們感覺相當的興奮~

太平山 18

2

鳩之澤溫泉,為太平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內的一個溫泉,舊名燒水,即地熱溫泉之意位於土場溪畔,海拔約520公尺。日本伐木工人在此興建溫泉浴室,泡湯成為伐木生活難得的樂趣;日人稱之為「鳩澤溫泉」,1969年更其名為「仁澤溫泉」,至2006年回復「鳩之澤」原名。

20170117_110646

太平山 21

↑門口有木製的羊兒坐騎~

太平山 22

↑若是要泡湯,可進到室內的服務櫃檯詢問,有詳細的價目表~

太平山 23

↑一棵705年樹齡的台灣杉~

太平山 24

↑旁邊就是露天溫泉SPA區~ 

太平山 25

仁澤溫泉其泉源由山麓石縫中滲流而出,源頭水溫可達140 度C,泡湯區亦可調至適溫38-42 度C。泉質清澈,無色無臭,洗後有滑潤感,屬弱鹼性碳酸鈣溫泉,能舒暢筋骨、美容養顏,有「美人湯」之譽。

太平山 26

太平山 27

↑為提供遊客不同的泡湯經驗,開放之露天SPA池泡湯係將颱風帶來的碩大溪石加以鑿洞,變成創意十足的石頭湯~

太平山 28

↑一大塊一大塊的石頭,是造景也是泡湯工具,可以坐在石頭裡泡湯,每個石塊溫泉溫度還不太一樣~

太平山 29

↑真的燙喔!!大石頭挖空了,成了個人獨特的泡湯池~

20170117_111920

↑每個石塊泡湯池溫度都不一樣,就看個人喜好了,溫泉特有的碳酸泉,泉水是湛藍色,溫度最高有50C,最低也有40C,另外也還有冷水池,讓民眾享受別有風情的淡藍色溫泉~

太平山 31

太平山 32

太平山 33

↑男女裸湯區~

太平山 34

太平山 35

↑在鳩之澤橋頭的碑石,從吊橋可明顯看見遠處的炊煙裊裊~

太平山 55

太平山 37

↑多望吊橋~

太平山 37

多望吊橋是連接仁澤溫泉區與自然步道區的重要動線,因該河段曲流束縮,每逢颱風暴雨常會侵蝕河岸,發生災害之虞,因此經進行整體治山防洪整治,鐵橋因而位移位置及整修,並於105年12月底完成並命名為「多望吊橋」。

太平山 36

↑鳩之澤溫泉還蠻大的,可以附近繞繞,呼吸一下山上新鮮的空氣~

太平山 39

↑鳩之澤區域導覽~

太平山 40

↑溫泉煮蛋區路標~

太平山 41

↑鳩之澤溫泉煮蛋池的解說~

太平山 42

↑若是要煮溫泉餐,沒有自己攜帶食材,可以到販賣部購買食材~

太平山 43

↑烹煮食材的器具~竹籃,沒有事先準備也可以在櫃台租借,只要放押金NT$200元、租金NT$20元,使用完畢後拿來歸還,商家會把剛剛的押金全數直接退還給你喔!!

太平山 44

太平山 45

↑仿火山溫泉煮蛋槽~

太平山 46

↑溫泉煮蛋池,這個大火鍋每一邊的水溫都不太一樣唷~

太平山 47

↑溫泉煮蛋法~照著牌子的說明,按順序煮,就能煮好香噴噴的溫泉蛋~

太平山 48

↑裡面是滾燙的溫泉,不時冒出熱呼呼的白煙~ 

太平山 49

↑食物放置於此,要13分鐘就可煮出美味可口的溫泉蛋~ 

太平山 51

太平山 52

↑烹煮好的食材,再拿到旁邊的洗手台~

太平山 53

↑沖洗冷水就可以直接食用了~

太平山 54

↑煮好香噴噴溫泉蛋~

太平山 56

↑離開鳩之澤溫泉,大約10分鐘車程,便可抵達「太平山遊客中心」~

太平山 57

遊客中心,位於昔日鳩之澤索道起點,因位於鳩之澤與蘭台之間,故稱為「中間」,海拔約800公尺

太平山 58

太平山 59

↑1996年成立解說服務站,現改為遊客中心,設有展示區及多媒體室,介紹園區各大景點外並放映「太平山簡介」DVD綜覽太平山的人文歷史及四季風情,及提供遊客相關遊樂資訊諮詢。

DSCN1595

↑蒸汽集材機~

太平山 61

↑蒸汽集材機運作時冒著白色水蒸氣,故舊時被稱為「水煙」~

太平山 62

↑「集材」是將伐倒截斷後的原木,利用人力或各種動力聚集於運材路線上,以便運到平地銷售。

太平山 63

↑集材作業為伐木工作中最費力、繁瑣的,而「蒸汽集材機」則是將集材方式由人力集材帶入機械集材時代的功臣~

太平山 64

↑當年用於拉動鋼索以拖拉木材,是林場不可或缺的重要器具~

太平山 65

↑離開中間,下一站來到14.5K的白嶺巨木「白嶺巨木」,海拔1450公尺,因午後山頭經常雲霧瀰漫,山頭白茫茫,因此稱為「白嶺」。此路段開車要特別小心,右邊是深不可測的大深崖,左邊要防對方來車~

太平山 65

↑看見路旁有一棵樹齡2500年的紅檜巨木,高30公尺,約十層樓高,胸徑3.4公尺,圍9.4公尺,大約六個成人才能合抱雖然曾遭雷擊,樹體成中空狀,已用數圈鐵絲綑綁,卻英姿不減依然屹立不搖,茂密的生長著,生命韌性真是超強的是白嶺的地標~

太平山 67

↑目前我們所見的紅檜巨木,為台灣特有種,全島山區皆曾有分布,很可惜因飽受長期伐木開發,天然紅檜巨木所剩稀少,巨木林群幾乎已被砍伐殆盡。

20170117_132611

↑雖然目前巨木樹幹中心已有老紅檜常見的「蓮藕朽」中空情形,但四周的木質部仍可上下輸送水分與養分,因此紅檜巨木才依然能欣欣向榮~

太平山 118

20170117_132530

白嶺是太平山亞熱帶與暖溫帶氣候的過渡區,是闊葉林與針葉林的分水嶺。由此往上,一路至海拔2000公尺的太平山, 就是紅檜、扁柏主要生長的區域,也是昔日太平山林場的生產基地。太平山曾經擁有豐富的紅檜、扁柏森林資源,歷經60幾年的伐木歲月,如今所見大多是人工造林,白嶺巨木是少數倖存的紅檜巨木。

太平山 70

離開白嶺,山路迂迴盤繞,海拔愈來愈高, 開車續行近20分鐘左右,抵達23.3K的見晴懷古步道停車場入口。

太平山 71

「見晴懷古步道」,是自然森林景致與運材鐵道完美的融合。運材鐵道是太平山林業歷史留下的產物,天氣晴朗時可遠眺奇峰崢嶸的聖稜線及大霸尖山,還能同時看見腳下虛無縹緲的雲海,以及山下蘭陽平原由雨轉晴的景色~

太平山 72

↑入口處有「見晴懷古步道」、「昔日山地運材軌道」木製的地標與步道導覽圖~

太平山 73

↑見晴懷古步道係原有太平山「見晴線運材軌道」部份路段整建而成,沿途保留鐵道、台車輪軸等歷史跡痕~

太平山 74

↑依著昔日鐵軌的遺跡,踩在碎石路散步,享受高山步道的自然景觀及見證過往的鐵路歷史跡痕~

太平山 75

↑見晴懷古步道是難度極低的散步型步道,原長為2.35K,但因步道崩塌目前只開放了前900公尺~

太平山 76

↑步道沿途有昔日舊鐵軌,中間鋪有碎石子,走在海拔約2000公尺的森林小徑上,沿途杉林的芬多精,讓人能聞到樹所散發出的芳香~

太平山 77

↑太平山的林木開發,開始於日治初,早期的原木運輸使用木馬道與索道,讓木材順著山勢滑下拖曳至土埸,再利用前蘭陽溪管流集運到員山貯木池。之後山區的木馬道改為輕便鐵路,同時用索道來銜接鐵路,規劃出一個完整的森林鐵道運輸系統。

太平山 79

↑太平山的見晴懷古步道,前陣子被國外的網路票選為全球最美的28條小路之一,也是台灣唯一入選的步道~ 

太平山 78

↑此處雲海經常浪漫籠罩,由於長久白茫茫一片,讓人湧起渴望見晴的心情,因此名為「見晴」,也因此每當遊客經歷了一陣陣的濃霧與冷雨之後,總會對「見晴」這個名字有著美麗的期望~

太平山 81

太平山 80

↑不知何時山嵐雲霧己漸漸飄起,途中出現迷霧森林的景致,景色如詩如畫~

太平山 83

太平山 84

↑陽光從筆直的林木間穿透,漫步其中可以呼吸滿滿的芬多精~

太平山 85

太平山 86

↑這裡應該是步道入口導覽圖上標示的轉轍器~

太平山 87

↑此步道原先有2.35公里長,現只開放900公尺,遊客走在鋪設的木棧道,一旁即為舊軌道遺跡,沿途可見台車輪軸、轉轍器、工寮等,彷彿走入歷史~

太平山 114

↑當火車要改變行進路線至另一軌道時,所借重的工具便是轉轍器。早已鏽蝕的鐵道轉轍器仍屹立鐵道旁,成為歷史尋根的最佳見證~ 

太平山 88

↑步道的每100公尺處都有里程碑的標示~

太平山 89

太平山 90

↑頹壞的鐵道,另有木棧道平行修築,以確保遊客能安全通過~

太平山 91

↑在舊木棧橋旁,皆有標語提示危險禁止行走~

太平山 92

↑昔日的軌道遺跡佈滿了青苔,這木棧步道雖平坦好走,但山區潮濕多雨,階梯不免濕滑,需要緩步慢行,注意滑倒~

太平山 93

↑木棧步道除了能規範遊客活動範圍外,也可降低遊客對自然生態的破壞~

太平山 94

↑靜靜地走著享受這難得的清閒時光,這就是旅行最吸引人的的地方囉~

太平山 95

太平山 96

↑舊軌道下還特別重新給予支撐~

太平山 97

↑橋下引山泉水做成了疊石親水區 ,山水相當冷冽,用手觸摸相當冰涼~

太平山 98

↑過了600m的疊石親水區不久,就看到第二代台灣扁柏~

太平山 99

太平山 100

↑從遠一點的角度看,這個第二代台灣扁柏的樹形有點像以前的阿里山神木~

太平山 101

最早期的木材砍伐是用人力鋸子鋸倒巨木,為作業方便及有施力空間,鋸木前會搭建一個平台,方便人員站立,因此留下的樹頭會超過一人高,後來開始使用動力鋸子,不再需要鋸木平台,被鋸倒後的樹頭,都只剩不到半人高。

太平山 102

第一代的樹木枯倒後,上方的天空裸露,提供充裕的陽光,使得第二代樹苗得以在上面存活,藉著枯樹為養分,生長茁莊,是為二代木。第二代木經過歲月榮枯,第三代木再度萌發新苗,即為第三代木。

太平山 103

↑過了第二代台灣扁柏不久,路邊又有崩塌處~

20170117_144759

↑里程碑700公尺處還有座木棧拱橋~

太平山 105

↑途中設置的吊橋非常窄,可供踏步的橋面,只是一條極粗的麻繩,可供一個人行走。雖然標誌說吊橋可容納12人同時行走,但我們都怕,只敢一人前行~

太平山 106

↑走在搖晃的吊橋,每踏一步,吊橋因承受重量而稍微下沉~

太平山 107

太平山 108

超愛這吊橋,來這邊一定要來走這個~

20170117_145019

↑不過膽子小的遊客,可以來訓練膽量~

太平山 110

↑平緩的路徑走來輕鬆寫意~ 

20170117_145226

太平山 112

↑前面就是封閉的地方了,吊橋底下是千尺之壑,走來搖搖晃晃,橋下深不見底雖然意猶未盡,不過也只能到此為止了~

太平山 117

太平山 113

太平山 115

太平山 116

整個見晴懷古步道來回走完,大約花了1個多小時左右,走在裡面感覺很棒,這時我明白為何見晴懷古步道,會被選為28條最美麗的小路,時而晴,時而陰,時而霧,時而陽光綠意明朗,時而霧鎖浪漫帶點憂鬱,短短的山路,卻有着變化多端的景觀,回到步道入口處的見晴觀景平台,因為面向東北,不但可眺望蘭陽平原,以及雪山與大霸尖山之間的聖稜線等山系甚至可將崇山峻嶺的風姿盡收眼底、一覽無遺,更是欣賞美麗雲海的最佳地點。不過觀賞雲海得要有點運氣,回到停車場後, 我們繼續往前開。


arrow
arrow

    ♋bluecollar89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